解密台灣人英文謎團:學不好的原因揭曉
- 編輯部
- Sep 6, 2023
- 2 min read
Updated: Sep 7, 2023

為何學了這麼多,表現仍未理想?
台灣人,我們一直以來在學習英文的道路上走得曲折又艱辛。從小學英文起,我們花了多少金錢與時間,卻總是感到整體的英文表現未達國際水準。這也引起了前總統馬英九的疑問:「為何台灣人英文比別人差?」這不僅是他的疑問,更是我們大多數台灣人心中的困惑。我們拼命學英文,為何學不好?
考試科目vs.溝通工具
問題的核心其實在於我們對英文學習的「目的」出現了錯誤的定位。我們將英文視為科目,將其當作升學的工具,卻忽略了英文本身的根本用途:溝通。英文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存在,它是一種溝通的工具,是我們連結世界的鑰匙。然而,回想起從小學開始的英文學習,你是否曾真正使用過英文來溝通?除了偶爾與外國人交流、旅行時的簡單應對外,我們使用英文的情況真的有多少?
從英文學習的角度探索
英文學習若只為應付考試,最大的問題在於考試結束後,我們往往不再使用。就算曾經學過的單字、語法,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湮沒。當外國人詢問時,我們雖然記得某個單字,卻在需要時說不出口。這種現象的背後,是我們對英文的遠離。不用,就會忘。這種退步,會持續直到我們與英文彼此遙遠。
英文學習的退步與反思
然而,英文的水平是否真的重要?有人或許會認為不必過於在意。然而,對於追求更高工作成就、更好生活品質的人來說,英文的水平卻關乎許多事情。首先,英文能力影響我們取得的資訊量。特別對於專業領域,許多最新知識都源自英文文獻。如果我們只能等待翻譯,將永遠落後。而在工作中,英文好壞直接關聯到專業能力。
英文的優勢:資訊量與專業領域的關聯
此外,台灣內需市場有限,要拓展事業版圖,必須跳脫國界。張忠謀提到要與國際接軌,英文溝通是首要一環。咖啡業者的高薪招募,也突顯了英文能力對於企業的價值。無論你是否在意,市場早已在呼喚。然而,若你認為自己已經來不及,郭台銘的經驗告訴我們,成功無需等待「對的時間」,因為你的前途,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